MBA 申請系列 (4) – 哈佛商學院申請心得

這兩年來很多人問我關於申請MBA的建議,今天終於有時間來把我的想法打成一篇。當然,每個人的背景與人生際遇不同,都會給你不同的建議,所以最終還是看你怎麼選擇自己的策略。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孤僻內向的申請者,相信這篇可以幫助你減輕許多壓力XD!

【心態建立:專注往前走,才到得了遠方】

最重要的是靜下心來思考策略與執行計劃。大家有時候都會希望約同儕團體一起努力、互相打氣,但其實往往不僅沒有特別好的成效(畢竟都沒經驗)、還增加許多無謂的壓力與負擔。把時間節省下來,自己上網找找資料、認真思考該怎麼做,才是最務實的申請策略。

一次只做一件事情。先從考試開始,逐項突破後,再來考慮請顧問、寫essay、準備推薦信等事情。因為GMAT、托福、Essay都是很需要短時間、高強度投入的事情,建議不要同時進行多件事情、反而什麼都沒做好。

學會欣賞自己、為自己加油。很多人擔心自己不是投資銀行、管理顧問出身,是不是不用奢望頂尖MBA… 這完全是錯誤的想法!就是因為太多人從這些行業來、毫無差異化,所以才更需要其他行業的人帶入多元背景、讓學習更有意義。大膽設定理想學校為目標,不要讓對於「優秀申請者」的狹隘定義,阻擋自己追求夢想。

【申請顧問:做最適合自己的選擇】

顧問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幫申請者抓故事主軸。例:當時我本來想以社會公益為主軸,但顧問認為我和真正在非營利組織工作的人相比沒有優勢,建議我強調替政府做顧問專案的經驗。來哈佛念書後,確實感覺到學校對於政府影響力的重視,心裡更感謝當時顧問給我這樣中肯而實際的建議。然而,如果你是對自己的故事主題很確定的人,是否需要顧問幫忙,就可以再多斟酌。

顧問真的沒有最好的,只有最適合你的。你喜歡有人牽著你的手往前、一個一個細節跟你討論?還是喜歡自己往前衝、需要時能有人給些建議就好?例:我是心中有非常多主見與想法的人,跟著像媽媽一樣叮嚀每個細節的顧問,大概會讓我覺得綁手綁腳,所以適合我的顧問是給大方向的建議、提供思考的方向,但不要過度介入的。

套裝價格?以小時計費?由於我不確定顧問是否真的能夠創造價值,所以一開始我就選擇以小時計費,隨時可以依據需求與成效、決定是否繼續合作。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沒有大筆的初始投入金額,所以和顧問合作的過程,也不太有什麼與期望落差、覺得不值得的負面情緒。另一方面,因為我申請不同學校的文件幾乎都長得差不多,所以修改原稿到一份新的申請文件需要的時間很少,使用小時計費相對比較合算。

GMAT:兩週就把它考過的訣竅】

考試手感是成功的關鍵。在準備的兩週裡,除了前兩三天適應題型之外,剩下的每天我都會寫一份完整的模考,所以對於時間的掌控度很高。例:考試時,發現第一個十題花太多時間,所以第二個十題就寫得比較快,第三個十題又回到原本的速度。因為我每天都會經歷過不同的時間考驗,所以心態上就很健康,不會考試時因為對時間掌握度低而覺得太緊張、無法發揮實力。

念書就是紮實下功夫,沒有捷徑。刷一千題對考高分完全沒有幫助,如果沒有紮實地去學習,錯100遍的題目、還是會錯第101遍。每一題的每一個答案都要檢討:「為什麼這個答案對?為什麼這個答案錯?我認為錯的答案,它真正錯的地方、和我以為它錯的地方,是不是一樣?」很多人覺得這題答案B、自己寫對了,也就不檢討了;但有時候仔細檢討每個選項,才你發現選B的原因其實根本就是錯的。我當時就是用OG/OV這些官方文件練習,然後在考滿分和曼哈頓兩個網站做模考,寫的題目數量很少、但都認真檢討了。最後考750分。

我本來就不用考滿分,只要730就夠了。給自己犯錯的空間,念書時就能夠專注在重要的90%規則、放棄太奇怪或答案眾說紛紜的10%;考試時,面對真的不知道的問題,就能夠豁達地勇敢放棄。例:當時完全看不懂IR的第二題在寫什麼,放棄亂猜後,留下足夠的時間把其他題目好好寫完,最後拿了7分。

Essay:平實地寫出讓自己驕傲的事情就夠了】

了解學校,不一定要參加華麗的校友說明會或招生活動。如果是要選學校,參加這些活動、看看自己是不是適合,那當然是很好的事情。然而,如果你跟我一樣沒有太多時間、又很孤僻的話,那也不用擔心,反正寫Why Stanford / Wharton / Booth這種專門針對特定學校表忠心的essay時,不用參加這些活動也可以寫好:花1-2小時的時間,仔細地把學校的網站看過一遍,一定都可以看到學校最驕傲的特點、最新的計劃,再和自己的經驗與目標融合,就是很好的一篇essay了!

成功的人,常常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成功。很多人問我為什麼申請上哈佛商學院,我猜可能是因為政府經驗、公益事業心、國際經驗,但或許其實人家只是看重我是亞洲女生、還說目標要當未來的女市長而已XD。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成功,所以他們給你的建議聽聽就好,最重要的還是傾聽自己的想法、尋找特色並做出差異化!

我就是這麼特別,你們不懂沒關係啦!」一開始還會想把essay給別人看、尋求建議,但常常收到的建議也不知道要怎麼改,或是別人總是覺得我的故事不夠吸引人。後來我就安慰自己:別人沒有認識我那麼深、不一定完全懂我的想法;與其為了向他們解釋些什麼而一直改essay,倒不如多讀讀自己專長相關領域的新知,看看有沒有新的啟發點可以融入essay當中。寫essay時,任性當個孤僻的人,或許會更輕鬆、也更能專注寫好自己的故事吧。

【推薦信:全面覆蓋各層次的能力】

推薦信可邀請一位高層與一位中階主管幫忙寫。高層主管可以談論如何從一些徵兆看出你未來發展的潛力(例:領導力、前瞻視野),中階主管可以實際討論你的工作績效(例:溝通協調、分析)。此外,關於自己的績效排名、獎金等,也都可以請主管幫忙寫在推薦信中。至於要自己擬稿、還是請對方直接寫,這真的就是看老闆的偏好,也不是你可以決定的了。

【面試:最後決勝點一定要拿下】

沒有捷徑,就是好好練習完所有題目。當時我拿出一份別人蒐集的所有考古題,開始一題一題練習,並把所有架構、可以舉的例子、主要訊息等通通記錄在文檔裡。其實練了30-40題後就會發現自己的人生與想法都差不多交代過了,剩下的題目常常可以用之前的答案回答。後來面試時,確實沒有什麼我不曾練習過的題目出現。

時間與口條,其實也都是靠練習。很多人會以為口試表現好的人、都是天生口條好,但其實常常是他們早就練習過好幾遍了。我自己練習口試時會計時,如果看講超過2-3分鐘、就會要求自己找更精簡的方式表達,讓每個回答都能夠在短時間內、完整傳達我設計好的訊息。

享受與投入,讓面試官覺得如沐春風。千萬不要面試時戰戰兢兢、好像純粹在背答案;應該以分享與對談的心態來闡述自己的經驗與想法,並且讓對方覺得你完全投入,就好像在跟他喝咖啡、聊心事一樣。此外,如果有兩位面試官,要記得同時和兩位對談、有視線交會,而不是只有和提問的那位對談而已。

【宜真:適宜做個真誠的人】

不要造假。做個誠實的申請者、好好展現自己的優點與特色,就足夠有魅力了。多升一個等級的頭銜、多增加一個點數的GPA、甚至多加點峰迴路轉的故事在essay裡,都很難改變這樣經過20-30年而塑造成的你。

唯有真誠、踏實、與渴望分享想法的那份熱情,才能夠讓你在這樣的過程中覺得收穫滿載。

如果你對於其他的 MBA 申請相關問題感興趣,可以參考以下網誌:

4 Comments

  1. 非常感謝您的分享這讓同樣也是孤獨內向的我增加不少自信,過去爬過許許多多關於申請MBA的文章,總是名校出生、國際經驗等….
    也非常認同王大小姐所言「追尋自己聲音,做出自己的選擇」雖然我還在準備GMAT、IELTS考試中,但看過您的文章讓我更確信我的大方向是對的,謝謝你真的非常感謝您!

    Like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